好好的人怎么就精神分裂了呢?
疾病的发生往往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精神分裂症这一复杂的精神障碍更是如此。
那么,精神分裂症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持续性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程可划分为疾病前期、前驱期和精神疾病期。
疾病前期:此阶段以轻微、非特异性的认知功能障碍为主,如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和知识储备的缺乏。这些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已预示着潜在的精神问题。
前驱期:这一阶段是患者从正常状态向明显精神症状过渡的关键时期。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认知、感觉、知觉症状,以及抑郁、焦虑等非特异性情绪变化。这些症状虽不典型,但已足以引起警觉。
精神疾病期:当精神分裂症进入这一阶段时,患者常表现出明显的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或意志行为障碍。这些症状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的微妙信号
前驱期是精神分裂症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这一阶段的症状可能包括:
1. 情绪波动: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或易激惹等情绪变化,这些情绪变化往往超出日常生活的正常范围。
2. 认知扭曲:患者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可能变得扭曲,言谈举止也失去往日的清晰和条理。
3. 感知异常:患者可能对自身及外界环境的感知发生改变,如产生幻觉或错觉。
4. 行为改变:社交退缩、兴趣丧失,或出现一些旁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如喃喃自语等。
5. 躯体不适:无端地难以入睡、早醒或整日思睡,感到虚弱、头痛、背痛等,这些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非特异性表现。
6. 强迫症状:部分青少年患者可能在这一阶段突然表现出强迫行为或思维。
超高危人群的识别与干预
在临床上,有前驱期表现的人群被称为“超高危人群(UHR)”。这部分人群尚未确诊精神分裂症,但发病风险极高。研究发现,如果超高危人群没有接受干预,那么在1-2年的随访期内,转化为精神分裂症的比例可高达30%~35%。
然而,若对这部分人群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则有可能预防或延缓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具体做法包括:
1. 鼓励高风险人群早期至精神科就诊评估,并接受长期动态监测和随访。
2. 以认知行为疗法(CBT)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方案和以认知功能增强为目标的认知训练等逐渐得到业内的认可。
3. 其他早期干预方式还包括神经调控、经颅磁刺激/直流电刺激、正念冥想治疗、家庭聚焦治疗、生活综合干预和有氧运动等。
需要注意的是,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但由于症状隐蔽且易被忽视,人们往往无法及时发现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如果家族有遗传病史,或个体表现出一些早期的非特异性症状,如情绪波动、社交退缩、学习或工作表现下降等持续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健康科普信息,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文中如有医疗内容,均是仅供参考的健康科普,请勿类推,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敬请了解;本文所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JXR 2025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