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手抖症状时,第一反应就是联想到帕金森病。然而,手抖并非帕金森病的专属症状,有一种同样危险的疾病 —— 共济失调,也常以手抖为表现之一。掌握科学的识别方法,才能避免误诊误判,及时揪出潜在的健康隐患。
一、手抖背后的不同 “真凶”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的手抖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即肢体在放松、静止状态下,如双手放在膝盖上时,会出现像搓丸样的抖动,活动时抖动减轻,入睡后消失。而共济失调引发的手抖属于意向性震颤,在患者有意识地做动作,如拿水杯、指鼻尖时,抖动会明显加重,且动作越接近目标,抖动越剧烈 。此外,帕金森病还可能伴有肌肉僵硬、运动迟缓、面具脸等症状;共济失调患者则更多表现为肢体协调性差、平衡感丧失、言语不清等,通过这些差异,能初步区分两种疾病。
二、“指鼻试验”:简单有效的识别方法
“指鼻试验” 是临床上常用的共济失调筛查手段,普通人在家也能轻松操作。测试时,患者需将手臂伸直,用食指先指自己的鼻尖,再指检查者的手指,重复数次,过程中保持睁眼和闭眼各进行一次。若患者在指鼻过程中,动作笨拙、摇晃,难以准确触及目标,尤其是闭眼后症状明显加重,很可能存在共济失调问题。不过,该试验仅为初步筛查,若怀疑患病,仍需及时就医,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一步确诊。
三、共济失调:不止手抖的危险信号
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病变引起的运动协调障碍,除了手抖,还会给患者带来诸多困扰。行走时,患者步伐紊乱,如同醉酒一般,容易摔倒;精细动作,如系鞋带、写字,变得十分困难;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吞咽和呼吸功能。导致共济失调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脑血管疾病、脑部肿瘤、遗传性疾病、中毒等。因此,一旦发现疑似症状,绝不能掉以轻心,需尽快明确病因,展开针对性治疗。
四、早期干预,守护健康
对于共济失调,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若能在疾病初期就进行干预,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手段,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针对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共济失调,及时疏通堵塞血管、控制基础疾病;对于遗传性共济失调,虽然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康复训练,能增强患者的肢体力量和平衡能力。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安全,避免从事危险活动,预防摔倒等意外发生。
手抖只是一个表象,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同的疾病。学会用 “指鼻试验” 等方法识别共济失调,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知,是守护健康的重要一步。当发现异常时,及时就医,才能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健康科普信息,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文中如有医疗内容,均是仅供参考的健康科普,请勿类推,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敬请了解;本文所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JXR 2025 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