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手抖是一种常见现象,约 10% 的人在一生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手抖症状,很多人会将其与特发性震颤划等号。然而,手抖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并非都是特发性震颤作祟。掌握关键辨别细节,才能避免盲目担忧,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典型症状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当患者维持某种姿势,如双臂平举,或进行精细动作,如拿水杯、写字时,震颤最为明显,而在休息时震颤减轻或消失。这种独特的震颤形式,与帕金森病的静止性震颤形成鲜明对比。帕金森病患者肢体在放松状态下会出现有节律的抖动,且运动时抖动反而减轻 。临床研究显示,特发性震颤患者的震颤频率通常在 4 - 12Hz,而帕金森病震颤频率多为 3 - 6Hz,通过专业的仪器检测,能更精准地分辨两者。
除了与帕金森病的区别,手抖还可能由其他多种原因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引发的手抖,常伴有多汗、心慌、食欲亢进等症状,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酒精戒断性手抖则与长期饮酒后突然停止摄入酒精相关,患者还会出现烦躁、失眠等戒断反应。此外,生理性手抖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大量饮用咖啡或浓茶后也会出现,这种手抖通常较为轻微且短暂。
特发性震颤还有一些特征表现。部分患者的震颤会累及头部,出现点头或摇头动作,但不会出现肌肉僵硬、运动迟缓等症状。其病情进展缓慢,往往在数年甚至数十年间逐渐加重,约 30% 的患者震颤仅轻微影响生活,而有的患者随着病情发展,会严重干扰日常活动,如无法正常进食、书写。当出现手抖症状时,若无法自行判断,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神经系统检查、血液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测等,明确病因。
JXR 2025 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