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30岁的工程师王先生(化名)终于为困扰他半年的“怪病”找到了答案。
半年来,他饱受下午时分眼皮下垂、久看电脑出现重影的困扰,吃饭时咬东西越来越费力,后来发现说话声音带鼻音,喝水也容易呛咳。
原以为是劳累过度,但充分休息后症状不减反增,甚至出现了双手无力、头晕等新问题。
在北京军颐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医生经过专业检查,诊断他患上的是一种名为 “重症肌无力” 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什么是重症肌无力?
它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我们大脑发出的运动指令(比如“抬起眼皮”),需要通过“神经信号”这个“信使”传递给肌肉才能执行。
而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了“抗体”,错误地攻击了接收信号的“接收站”(乙酰胆碱受体),导致指令传递失败,肌肉因而无力收缩。
它的核心特征是“病态疲劳性”和“波动性”:
病态疲劳性:
肌肉无力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正如小张的症状,下午或长时间用眼后加重。
波动性:
一天之中无力感时好时坏,病情也可能有缓解和复发的波动。
这些“蛛丝马迹”要留心
重症肌无力常常“声东击西”,首发症状多样,极易被误认为是亚健康或疲劳。王先生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需特别注意以下早期信号:
眼睑下垂: 最常见首发症状(约占50%-90%)。通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眼皮不由自主地下垂,下午或劳累时更明显。
视物重影(复视):看一个东西会看成两个,通常是由于控制眼球活动的肌肉无力所致。
四肢无力: 特别是上肢,表现为梳头、举臂、提物困难,走路久了容易腿软。
延髓肌无力: 这是更需警惕的信号,表现为咀嚼费力、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说话带鼻音或声音嘶哑。
神经内科主任杨红宣提示: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经过充分休息后仍不缓解,甚至逐渐加重,切不可简单归咎于“没睡好”,应尽早前往神经内科就诊。
尽管名为“重症”,但绝大多数重症肌无力是可治、可控的。现代医学通过药物治疗(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胸腺切除、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帮助患者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是避免疾病发展为“重症”(如影响呼吸肌导致“肌无力危象”)的关键。
JXR 2025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