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湿热,对肿瘤患者而言是一道特殊的 “关卡”—— 高温可能加重乏力、食欲下降等不适,治疗期间的免疫力低下更让感染风险陡增。科学调养不仅能减少夏季并发症,更能为后续治疗储备体能。以下从五个维度,为肿瘤患者送上夏季养护方案。
饮食:清补兼顾,守住 “脾胃防线”
夏季易犯 “暑湿”,肿瘤患者常有舌苔厚腻、腹胀不想吃饭的情况,此时 “清补” 比 “大补” 更合适。早餐可喝小米山药粥,加少许炒白扁豆健脾化湿;午餐用冬瓜、丝瓜煮汤,搭配清蒸鱼或瘦肉末,既能补充优质蛋白,又不加重胃肠负担。
需特别注意:放化疗后口腔黏膜脆弱者,避免冰饮、刺身等生冷食物,以防刺激肠道引发腹泻;出汗多的患者,可在温白开里加少许盐和柠檬汁,比市售饮料更安全。食材务必新鲜,剩菜及时丢弃,夏季细菌繁殖快,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肠胃炎,打乱治疗节奏。
起居:避热就凉,别让 “温差” 伤元气
肿瘤患者怕热也怕 “贪凉”。空调温度建议设为 26℃~28℃,出风口别对着身体吹,夜间睡觉盖薄毯护住腹部。清晨 5~7 点气温适宜,可开窗通风 30 分钟,正午高温时段尽量减少外出。
睡眠是恢复体力的关键。夏季昼长夜短,建议晚上 10 点前入睡,中午 11 点~13 点间午休 20~30 分钟,避免熬夜耗伤气血。若因潮热、疼痛影响睡眠,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温毛巾擦身或调整止痛药物,千万别硬扛。
运动:选对时段,温和活动防 “耗气”
肿瘤患者夏季运动讲究 “避锋芒”。上午 7~8 点或傍晚 6~7 点,气温下降后再出门,选择公园散步、八段锦等温和项目,每次 20~30 分钟,以身体微微出汗、不觉得累为度。
骨髓抑制期(白细胞低)的患者,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广场,可在室内做简单的肢体拉伸;术后恢复期患者,若出现头晕、心慌,立即停下休息,随身携带糖块预防低血糖。运动后别急着喝冰水,先喝几口温盐水,过 10 分钟再补充水分。
情绪:调畅心神,别让 “烦躁” 扰康复
中医认为 “夏气通于心”,高温易让人烦躁,而不良情绪会影响免疫功能。患者可每天花 10 分钟做 “呼吸调节”:闭眼静坐,用鼻深吸 4 秒,屏息 2 秒,用嘴慢呼 6 秒,反复几次能快速平复情绪。
家属可多陪患者聊些轻松话题,或一起看喜剧片段、听舒缓音乐。若出现持续低落、对事物提不起兴趣,可能是抑郁情绪的信号,及时和主治医生沟通,必要时通过心理咨询或药物干预,别把 “情绪问题” 当成 “性格问题”。
防护:细节入手,挡住 “隐形风险”
夏季紫外线强,放化疗后皮肤敏感的患者,外出务必穿长袖衣裤、戴宽檐帽,选用无香料的物理防晒霜(SPF30 + 即可,不必追求高倍数)。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干爽,尤其腋窝、腹股沟等褶皱处,可用温水清洗后扑少量爽身粉,预防皮肤破溃。
另外,夏季是胃肠炎高发期,患者饭前便后必须洗手,吃水果前用流水冲洗并去皮,不吃街头摊贩的食物。若出现发热(体温≥38.5℃)、腹痛腹泻,别自行用药,立即联系主治医生,避免延误感染治疗。
夏季调养的核心是 “顺应自然”—— 不贪凉、不过劳、少烦躁,让身体在平和中积蓄力量。肿瘤治疗是场持久战,安然度过这个夏天,就是向康复又迈近了一步。家属多一份细心,患者多一份耐心,配合医生的专业指导,就能平稳度夏,为后续治疗筑牢根基。
JXR 2025 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