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肿瘤患者如何调养?

  立秋过后,暑气渐消,秋意渐浓。对于肿瘤患者而言,这个季节的气候变化既带来了凉爽舒适,也暗藏着健康挑战。秋季干燥多风,昼夜温差增大,人体免疫力容易波动,而肿瘤患者因疾病本身及治疗影响,身体更为虚弱,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不适。因此,掌握科学的秋日调养方法,对稳定病情、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润燥为先,饮食调养有讲究

  秋季的显著特点是 “燥”,肿瘤患者常会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症状。此时饮食调养应以 “润燥生津” 为核心,同时兼顾营养均衡。

  在食材选择上,可多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梨、蜂蜜等。银耳被誉为 “平民燕窝”,与百合搭配炖煮,既能补水润燥,又能增强免疫力;梨性凉味甘,生食可清热生津,蒸熟后食用则能润肺止咳,尤其适合接受放化疗后出现咽喉不适的患者。此外,秋季是山药、莲藕、南瓜等蔬菜的丰收季,这些食材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促进消化、改善脾胃功能,肿瘤患者可适当多吃。

  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患者秋季饮食应避免过于寒凉或辛辣。西瓜、苦瓜等寒性食物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加重胃肠道不适;辣椒、花椒等辛辣之物则易生燥热,加剧秋燥症状。同时,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可选择瘦肉、鱼类、鸡蛋、豆制品等易消化的优质蛋白,帮助修复受损组织,增强机体抵抗力。

  顺应天时,作息调整助康复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收敛,阴气渐长,人体也应顺应这一变化调整作息,做到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规律的作息是恢复体力、稳定病情的基础。

  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帮助身体储备能量;早起则能承接阴气的生发,使人精神振奋。建议肿瘤患者每天晚上 10 点前入睡,早晨 6-7 点起床,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时间。午间可适当午休 20-30 分钟,既能缓解上午的疲劳,又能避免午后昏沉,但不宜睡眠时间过长,以免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此外,秋季室内空气干燥,可在卧室放置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在 50%-60% 之间,避免因干燥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夜间睡觉时要注意保暖,尤其要护住腹部和脚部,防止受凉引发感冒或加重胃肠道不适。

  调畅情志,精神养护不可少

  秋季万物凋零,容易让人产生悲秋之情,这种负面情绪对肿瘤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不良情绪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治疗效果。

  肿瘤患者秋季应特别注重精神养护,可通过多种方式调节情绪。比如多到户外散步,感受秋日阳光和清新空气,欣赏秋景的绚烂多彩,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也可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养花等,在专注于爱好的过程中放松身心;还可以与家人朋友多交流,倾诉内心的感受,获得情感支持。

  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可尝试中医的情志疗法,如冥想、深呼吸练习等。每天早晚各进行 10 分钟的冥想,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能有效平静心绪、缓解焦虑。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防复发

  秋季气候宜人,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适度的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对肿瘤患者的康复大有裨益。但肿瘤患者的运动需遵循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

  适合肿瘤患者秋季进行的运动有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散步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每次 20-30 分钟,步速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太极拳和八段锦动作轻柔缓慢,能调节气息、疏通经络,长期坚持可改善身体机能。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自身反应,如出现头晕、心慌、气短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休息片刻。

  另外,秋季早晚温差大,运动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穿得太少而受凉。运动后不宜立即大量饮水,可先喝少量温水滋润喉咙,待身体平复后再补充水分。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运动计划,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才能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立秋后的调养是肿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饮食、作息、情志、运动等方面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增强体质,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打下坚实基础。愿每一位肿瘤患者都能安然度过这个秋天,以良好的状态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JXR  2025 8.20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健康信息
网站首页 预约挂号 科普文章 就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