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疼痛发作时,吃片止痛药缓解;症状减轻后,立刻停药…… 不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都在重复这样的 “治疗模式”,结果病情越来越严重。这些错误做法,源于对类风湿治疗的认知误区。避开这 5 个 “雷区”,才能让治疗少走弯路。
误区一:止痛药能 “根治” 类风湿
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抗炎药,确实能快速缓解关节疼痛,但它们只能减轻炎症症状,无法阻止关节破坏。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根在于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组织。如果仅靠止痛药 “治标不治本”,关节炎症会持续发展,最终导致关节畸形、残疾。规范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从根本上控制炎症。
误区二:症状缓解就停药
很多患者看到关节不疼了,就擅自停药,结果没过多久病情复发,甚至比之前更严重。类风湿关节炎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控制。即使症状完全缓解,也不能随意停药,否则炎症会 “死灰复燃”。正确的做法是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逐渐减药或停药,整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误区三:中药比西药安全
有人认为中药副作用小,选择自行服用 “偏方”“秘方” 治疗类风湿。但部分中药含有马兜铃酸等成分,可能损伤肝肾;而所谓的 “特效中药”,可能偷偷添加了激素,短期看似有效,长期服用会引发骨质疏松、糖尿病等严重副作用。治疗类风湿应选择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或西药,避免盲目用药。
误区四:不重视定期复查
类风湿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至关重要。通过血液检查(如血沉、C 反应蛋白),能监测炎症活动程度;肝肾功能检查可评估药物副作用。如果不复查,医生无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或因药物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一般建议每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可延长至每 3 个月复查。
误区五:只靠药物,忽视生活管理
药物治疗是基础,但生活管理同样关键。不少患者一边吃药,一边熬夜、久坐、吃高盐高脂食物,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类风湿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坚持适度运动(如游泳、瑜伽),既能增强关节灵活性,又能缓解压力;同时,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受凉、受潮,降低发作风险。
JXR 2025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