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时咳嗽、咳痰是常有的事,很多人总觉得 “扛一扛” 或吃点感冒药就能好。可要是咳嗽持续不愈,甚至反复纠缠,那可得当心了!这很可能不是普通感冒,而是慢性支气管炎发出的 “预警信号”。了解这些早期症状,才能及时干预,避免病情加重。
一、反复咳嗽:超过 3 个月的 “顽固咳嗽”
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通常在 1 - 2 周内随着感冒痊愈而消失。但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具有 “长期性” 和 “反复性”。患者往往连续 3 个月以上频繁咳嗽,尤其是晨起和夜间更为明显。起初可能只是偶尔干咳,之后逐渐加重,发展为持续性咳嗽,严重时还会因剧烈咳嗽导致胸痛、呼吸困难。而且,这种咳嗽容易在每年固定季节反复发作,连续两年及以上出现类似症状,就要高度怀疑慢性支气管炎了。
二、咳痰异常:白色黏液痰为主,偶有脓性痰
除了咳嗽,咳痰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症状。患者咳出的痰液大多为白色黏液痰,质地较黏稠,清晨起床时痰液量较多。如果合并细菌感染,痰液会变成黄色或黄绿色的脓性痰,且伴有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的表现。有些患者还会感觉痰液总是咳不干净,喉咙里一直有痰堵着,十分难受。
三、气短喘息:活动后加重,呼吸逐渐费力
随着病情进展,慢性支气管炎会影响肺部通气功能,导致气短、喘息。早期可能只在剧烈运动或爬楼梯时,感觉呼吸急促、气喘吁吁;到了后期,即使安静休息,也会出现呼吸困难,说话断断续续,甚至需要张口呼吸来获取足够的氧气。这种气短喘息的症状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
四、其他伴随症状:乏力、低热,全身不适
部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还会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如身体乏力、精神萎靡,总感觉疲惫不堪;偶尔伴有低热,体温一般在 37.3℃ - 38℃之间;食欲也会受到影响,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情况。这些症状容易被忽视,或者误以为是其他小毛病,但其实它们都是慢性支气管炎在 “作祟”。
五、高危人群更需警惕,早发现早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并非 “人人平等”,以下人群尤其需要提高警惕:
长期吸烟者:香烟中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支气管黏膜,吸烟者患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数倍。
长期接触有害气体或粉尘者:如从事煤矿、纺织、化工等职业的人群,长期吸入粉尘、化学气体,容易刺激支气管,引发炎症。
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随着年龄增长,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身体抵抗细菌、病毒的能力较弱,都更容易患上慢性支气管炎。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通常会通过询问病史、进行胸部 X 光、肺功能检查等,明确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但只要早期发现,通过戒烟、避免接触诱因、规范药物治疗(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等),并配合呼吸锻炼,就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别再把反复咳嗽当感冒,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才能守护好肺部健康。
JXR 2025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