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科普文章 > 中医科 > 慢性支气管炎 >

别让秋凉伤了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秋季防护指南

发布时间:2025-09-17字号:AAA

  入秋后气温渐降、空气变干,不少慢性支气管炎(简称 “慢支”)患者会发现:咳嗽、咳痰变频繁了,稍受凉就胸闷气短,甚至诱发急性发作。对慢支患者来说,秋季是 “养肺护肺” 的关键期,若不做好防护,很可能让病情加重。想要安稳度秋,得先明白风险在哪,再针对性做好防护。

  先搞懂:秋季为何成慢支 “高发季”?

  慢支患者的气道本就处于 “敏感状态”,秋季的三个特点会直接刺激气道,诱发不适:

  一是气温骤降:早晚温差大,冷空气会直接收缩支气管,导致气道痉挛,引发咳嗽、气喘;

  二是空气干燥:秋季湿度低,干燥空气会带走气道黏膜的水分,让黏膜屏障变脆弱,更容易受灰尘、细菌侵袭;

  三是过敏原增多:秋季花粉(如豚草、蒿属花粉)、落叶霉菌等增多,会刺激气道引发过敏反应,加重炎症。

  这三个因素叠加,就容易让慢支从 “稳定期” 转入 “急性发作期”,出现痰量增多、痰色变黄、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

  做好 5 点,慢支患者安稳度秋

  想要减少秋季不适,关键要围绕 “避刺激、护气道、强体质” 展开,这 5 个细节一定要做到位:

  1. 保暖 “护好呼吸道”,别让冷空气 “钻空子”

  慢支患者的气道对冷空气特别敏感,秋季保暖不能只穿厚衣服,重点要护好 “呼吸道相关部位”:

  出门时戴薄款棉质口罩,既能挡住冷空气直接刺激咽喉,又能过滤灰尘;

  穿衣服选 “洋葱式穿搭”(内层透气、外层防风),方便根据温差增减,避免忽冷忽热;

  尤其注意护好颈肩和胸部,别穿低领衣,避免冷风从颈部侵入刺激气管。

  另外,早晨气温最低时尽量少出门,若要锻炼,建议等上午 9 点后气温回升再进行。

  2. 调湿度 “润气道”,避免干燥加重咳嗽

  干燥是秋季气道的 “大敌”,家里要做好 “保湿”:

  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控制在50%-60% (湿度太低易干燥,太高易滋生霉菌),每天换水清洁加湿器,避免细菌污染;

  平时多喝温水,每天饮水量保持在 1500-2000 毫升,能帮助稀释痰液,让痰更容易咳出;

  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或暖气房,每隔 1-2 小时开窗通风 10 分钟,保持空气流通。

  3. 避开 “诱发因素”,减少气道刺激

  秋季要主动避开可能加重病情的 “雷区”:

  远离烟雾、粉尘:不吸烟,也避免吸二手烟;打扫卫生时用湿抹布擦灰,别用扫帚扬灰;

  避开过敏原:若对花粉敏感,花粉浓度高的时段(早晨、傍晚)少出门,出门前查 “花粉浓度预报”,回家后及时换衣服、洗脸;

  少吃辛辣、过咸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咽喉和气道,加重咳嗽,饮食尽量清淡,多吃润肺的食材(如银耳、百合、梨等)。

  4. 温和锻炼 “强肺功”,别过度劳累

  秋季适当锻炼能增强肺功能,但慢支患者要选 “温和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气喘:

  推荐快走、太极拳、呼吸操等,每次运动 20-30 分钟,每周 3-4 次,以 “不喘、不累” 为度;

  运动时注意呼吸节奏,用 “鼻吸口呼” 的方式,避免张口呼吸让冷空气直接刺激气道;

  若运动中出现咳嗽、气喘,要立刻停下休息,别硬撑。

  5. 规律用药 “控炎症”,别擅自停药

  慢支稳定期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用支气管扩张剂或抗炎药,秋季更不能擅自停药:

  按医生要求规律用药,不要因为 “不咳嗽了” 就减量或停药,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气道炎症反弹;

  家里备好 “应急药物”(如短效支气管扩张剂),若出现轻微气喘,可按说明书临时使用,缓解不适。

  警惕: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若做好防护后,仍出现以下症状,说明可能进入 “急性发作期”,别拖延,及时去呼吸科就诊:

  咳嗽、咳痰明显加重,痰量比平时多 1 倍以上,或痰色从白色变成黄色、绿色;

  出现胸闷、气喘加重,走路或爬楼梯时感觉 “喘不上气”,甚至静坐时也呼吸困难;

  伴随发热(体温≥38.5℃)、乏力、食欲下降等,可能合并肺部感染。

  秋季是慢支病情波动的关键期,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减少对肺功能的损伤。

  对慢支患者来说,秋季防护不是 “临时措施”,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习惯。做好保暖、保湿、避刺激,再配合规律用药和温和锻炼,就能减少不适,安稳度过这个 “多事之秋”,更好地保护肺功能。

JXR  2025 9.17

网站首页 预约挂号 科普文章 就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