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医院新闻 >

被断言“治不好”的癫痫?北京军颐中医医院让他们重获新生

发布时间:2025-08-13字号:AAA


  本文章来自于《生活日报》

  在癫痫诊疗的临床中,常常能听到这样的无奈:“这病都十年了,到处看也没效果,别折腾了”“孩子才三岁就犯病,发作起来控制不住,以后怕是难正常上学”…… 那些病程长达八年、十年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或是特殊类型的癫痫患儿,往往被贴上“难以控制”的标签,连家人都渐渐失去信心。但在北京军颐中医医院,这些曾被断言“治不好”的生命,正迎来意想不到的转机。

  十二年难治性癫痫:从 “不敢出门” 到重返生活

  家住河北的王先生(化名),被癫痫折磨了整整十二年。最初只是偶尔失神,后来发展成全身强直 - 阵挛发作,每月至少大发作四五次,吃过各种药,效果却越来越差,医生曾坦言“属于难治性癫痫,能减少发作就不错了”,平时他几乎不敢出门,生怕突然发病摔倒。

  针对他的情况,医院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阶梯式治疗:先通过西医精准检测调整抗癫痫药物剂量,快速稳住频繁发作的“急症”;同时,根据他 “肝郁气滞、痰浊蒙蔽” 的体质,开出涤痰熄风的汤剂,配合针灸刺激百会、风池等穴位,调节神经功能,治疗后王先生的发作频率逐渐降低,出院后更是连续半年都没有发作,如今他已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周末还能陪孩子去公园玩耍。

  三岁婴儿痉挛症:从 “预后差” 到有望入园

  与王先生不同,三岁的乐乐(化名)面临的是另一种困境。他患婴儿痉挛症,每天点头样发作多达几十次,眼神发直,连抬头、翻身都比同龄孩子晚。当地医生曾惋惜地说:“这种类型预后差,可能影响智力发育。” 乐乐父母带着他来到北京军颐中医医院时,抱着最后一丝希望。

  医院组建了神经科、中医科、儿科等多学科团队,在西医规范使用抗癫痫药物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小儿推拿手法疏通经络,配合穴位贴敷改善脾胃功能 —— 因为长期发作和用药,乐乐的消化一直不好,营养跟不上也影响了恢复。治疗两个月后,乐乐的发作次数降到每天几次,半年后基本控制,现在的他不仅能稳稳走路,还会跟着儿歌拍手,妈妈说:“幼儿园老师都夸他反应变快了,明年就能正常入园了。”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从 “不敢运动” 到重返操场

  16 岁的小宇(化名)正处于青春期,却被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缠上了。每天早上醒来,手臂会突然不自主地抖动,有时手里的杯子都能被打翻,更让他痛苦的是,运动后更容易发作,这让原本热爱篮球的他再也不敢踏上操场,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内向。医生告诉他,这种类型的癫痫在青少年中不算少见,但容易受情绪和运动影响,控制起来有难度,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来到军颐医院后,医生针对他的情况制定了个性化方案。西医方面,选用对肌阵挛发作效果较好的药物,并精准调整剂量,减少药物对注意力的影响。中医则从“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入手,开具滋阴养肝的中药方剂,同时指导他练习改良后的八段锦,通过柔和的动作调节气息,稳定神经兴奋性。经过治疗,小宇的肌阵挛发作明显减少,不仅能安稳地握笔写字,还敢重新拿起篮球,和同学打了一场久违的比赛。他笑着说:“终于不用再担心突然手抖了,感觉自己又变回了以前那个爱运动的我。”

  打破 “难治” 魔咒:个性化方案是关键

  王先生、乐乐和小宇的转变,并非个例。医院之所以能打破“难治”的魔咒,关键在于不把“控制发作”当作唯一目标,而是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量体裁衣”。

  对于病程长、西药耐受的难治性患者,中医辨证施治发挥了独特优势:通过中药调理体质,减少西药副作用的同时,改善神经递质失衡状态;针灸、艾灸等外治法则能辅助镇静安神,增强大脑对异常放电的调控能力。而对于低龄患儿,更是注重“治养结合”,在控制发作的同时,通过中医调理保护脾胃功能,为生长发育保驾护航。针对青少年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治疗时兼顾控制发作与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重拾青春活力。

  如今,越来越多曾被断言“治不好”的癫痫患者,在北京军颐中医医院重新找回生活的主动权:有人摆脱了常年服药的沉重负担,发作得到稳定控制;有人像王先生一样重返职场,有人像乐乐一样即将踏入校园,有人像小宇一样回到热爱的操场。这些转变印证着:癫痫或许顽固,但从不是“不治之症”,选对治疗方案,那些被疾病困住的生命,终能重获新生。


网站首页 预约挂号 科普文章 就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