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医院新闻 >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见闻:三张处方,书写医患之间的温情密码

发布时间:2025-10-16字号:AAA

  人们对医院的印象往往是严肃与紧张。然而,在北京军颐中医医院,走进北京军颐中医医院,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药香,与传统印象中医院的紧张氛围不同,这里的诊室中不时传来轻松的笑语。

  记者近日走访该院,在征求院方与患者同意后,记录下几位患者就诊中的温暖片段,见证中医药如何在一张张个性化处方中,织就康复的希望。

  失眠患者的“安神夜曲”

  “医生,我已经连续半个月没睡过一个整觉了。”三十岁的程序员刘阳(化名)顶着黑眼圈,疲惫地坐在诊桌前。接诊的王奎星主任没有急着开药,而是仔细询问他的工作节奏与生活习惯。

  “你这是心肾不交,神不内守。”王主任在开出滋心安神的中药方剂后,特意在处方笺角落添上一行小字:“睡前热水泡脚十五分钟,忌饮浓茶。”

  刘阳将信将疑地照做。三天后,他惊喜地在复诊时告诉医生:“昨晚我居然睡了六个小时,是自然睡着的!”更让他感动的是,第二次复诊时,王主任根据他的改善情况,在耳穴上精准贴敷王不留行籽,并教他睡前按压神门穴。如今,刘阳不再依赖安眠药,那张写满关爱的处方,成了他找回健康睡眠的“安神夜曲”。

  怕针小伙的“闻香止惧”

  二十岁出头的程序员小李,因严重失眠前来就诊,却对明晃晃的银针充满了恐惧。第一次治疗时,她紧张得手心冒汗,眼睛紧闭。

  经验丰富的李护士见状,并未强行要求,而是点燃了一支特意准备的安神艾条,淡淡的草药清香缓缓弥漫开来。李护士轻声说:“别紧张,咱们先不扎针,你就闻闻这个味道,感受一下。”

  在艾草温和的香气中,小李紧绷的神经逐渐放松,甚至打起了小盹。等她醒来,医生已经在她未察觉时,于脚部穴位完成了无痛针刺。小李惊讶不已:“这就扎完了?我一点感觉都没有,还做了个美梦!”

  怕针的阴影在独特的“嗅觉疗法”和医生的体贴入微中烟消云散。

  阿姨的“方言版”感谢信

  “谢谢你们,让我重新看见了光。”出院当天,来自山东的李淑华阿姨(化名)将一封手写信郑重地交到主治医师杨红宣手中。

  上面用夹杂着山东方言的词语写着:“恁(您)这个大夫,真管劲儿!几副汤药下肚,俺这腿就跟上了润滑油似的,走路‘嗖嗖’的,比俺家那新买的电动车还利索!谢谢恁了!”

  三个月前,李阿姨因重症肌无力入院,当时她浑身无力,不愿与任何人交流。医疗团队为她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疏肝解郁的中药汤剂、调和气血的艾灸,以及每日定期的情志疏导。

  慢慢地,李阿姨的话多了起来,开始主动与其他病友交流。

  李阿姨这封别具一格的“感谢信”被医生们善意地传阅,大家都被她朴实又生动的比喻逗乐了。主诊医生杨红宣感慨地说:“患者的认可,尤其是用他们最熟悉、最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认可,是对我们工作最高的奖赏。‘比电动车还利索’,这是我们听过最有趣的疗效评价!”

  在北京军颐中医医院,这些看似微小的趣事并非偶然。它们背后体现的是医院将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人文服务理念相结合的成果。精准的诊疗解除病痛,而发自内心的关怀与沟通则抚慰心灵。

  在这里,治疗不再仅仅是严肃的医学过程,更成为一段段充满信任、欢笑与希望的独特人生经历。银针与草药守护健康,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则是治愈过程中最动人的“药引”。

网站首页 预约挂号 科普文章 就诊指南